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史蒂芬·杜邦:达盖尔的光影战士

    信息发布者:wqm1096380848
    2016-12-12 20:58:57   转载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

    史蒂芬·杜邦:达盖尔的光影战士

                                                                       文/恩鸠

    他,曾获得卡伯特新闻奖、普利巴优卡尔瓦多斯(the PrixBayeux-Calvados)、CCP纪录片奖、澳大利亚Walkley奖,被评为国际十大最有前途青年纪实摄影师之一……达盖尔(法国艺术家、化学家,摄影术的发明者)把他派遣到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带,民族文化最脆弱的地带。从此,他便抗镜头之枪,着信念的铠甲,穿梭于硝烟与艺术中,成为了一名光影战士。将一线讯息用影像传播给身处和平,很难直面体味战争的人们。

    自由的危险

    1967年,史蒂芬·杜邦(Stephen Dupont)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丹麦家庭。他和他的家人目前居住在悉尼。他计划在这里完成他的生产作业以及长期项目。

    他是一个资深摄影师、艺术家和纪录片导演。从小,杜邦就对摄影有着病态的迷恋。喜欢刺激与独特的他,在大学毕业后潜下心去追求他最热爱的摄影事业。过去的二十年里,光影战士已经“俘获”了很多显著的视觉作品,它们被高高挂起。他习惯用哈苏X-Pan相机,他的哈苏广角相机出现在漫山遍野,出现在脆弱的文化与边缘化民族之间。他的作品又像是圣经故事的重现,扣人心弦又隐隐透露着一种精心策划的戏剧性。比如肖像集《犯罪》,暗色系的影像、超高的辨析度如同圣经一般将人性与罪恶记录得淋漓尽致。有赖于一个专业摄影师细致入微的视野。在他的镜头下,记录着战争下的人完整地性与尊严。参与战斗的士兵,危险笼罩下的平民,战争后的废墟残骸,这都是他作品中出现最多的素材。平凡的素材却在史蒂芬的脑袋里沉淀发酵,酿造出了他对战争独特的认识。在残酷、危险、血腥的战场上,史蒂芬却能运用光影使其催生出“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实质上是一种强大的毁灭,可以瞬间毁灭生命,家园,国家,尊严。于是,在他的作品里。你可以听到声音,感到疼痛。注入情感的影像总能让人产生错觉。他将正在从世界上迅速消失的一些文化用其独到的洞察以影像的方式存留下来。

    站在死亡线上按下的快门

    杜邦曾在接受BBC采访的时候说到,“感谢达盖尔让我明白人生的使命。”这位达盖尔的光影战士,用他对工作的热情将达盖尔事业延续。

    史蒂芬憎恶战争,但他的镜头背景基本上都是战争。不是为了追求刺激,而是为了揭露战争的残酷。那些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作品为他赢得了声望与奖项。他的作品曾经被刊登到《纽约客》、《光圈》、《新闻周刊》、《GQ》、《时尚先生》、《法国和德国的地理》、《费加罗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独立报》、《卫报》、《纽约时报》、《名利场》、《澳大利亚金融评论》等。

    1994年,他获选“国际十大最有前途青年纪实摄影师、卡伯特新闻奖、普利巴优卡尔瓦多斯(the PrixBayeux-Calvados)、CCP纪录片奖、澳大利亚Walkley奖。1997年,他为更好地追求摄影艺术,他加入了当地图片社的CPI,并且成为了会员。1999年重返悉尼。2010年,他的专项民族学和皮博迪博物馆考古学使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加德纳奖学金。

    杜邦的摄影展主要在伦敦、巴黎、悉尼、堪培拉、东京和上海。他的摄影书籍分别被收藏于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纽约公共图书馆、柏林国家艺术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等。

    2005年10月19日,澳大利亚各大电视台播出了驻阿富汗美军焚烧两名塔利班武装人员尸体的录像片段,这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段焚尸录像正是由澳大利亚自由战地摄影师史蒂芬·杜邦拍摄的。杜邦说:“他们把这种行为作为一种心理战。他们想用塔利班士兵面朝西(朝向麦加)被焚烧的事实,来激怒塔利班士兵。并激怒他们现身向美军发起进攻……这是他们找到塔利班士兵的最好办法。”杜邦能够如此了解美军心理纯粹要依靠他在阿富汗蹲点观察,走访,置身战争。也是他的勇敢,使他在战场上像个战士,用“镜头之枪”记录下冲突与血腥。在战地,摄影师被打伤、绑架、甚至被打死的情况时有发生。他是那个常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也是那个与战争无关的局外人。史蒂芬深入战场,了解战场,记录战场就是为了向世界真实地传递战争的残酷。

    对于战地影像的征集工作,杜邦自筹资金,组建了一个小型独立摄影机构。主要目的是为新闻提供关联照片以及填充杜邦自己出版的一些摄影图集。2015年,他和他的团队出版了《一代AK:阿富汗战争1993—2012》一书。书中用图像回顾性地记录了1993年到2012年间,阿富汗战争之内战与塔利班的崛起、1990年推出的“持久自由行动”以及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同样,他和团队还出版了《自由的危险》这一影像集,《自由的危险》也是拍摄于阿富汗。其中有这样一系列的影像,人们拿着斧头,语音呈现的达里意思是:“先生,我要照片!”这些照片是史蒂芬用宝丽来相机在喀布尔街道的临时工作室拍摄的。还有肖像系列《罪犯》,它主要是记录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摩尔兹比港个人形式模糊的帮派文化。很多年轻人为了摆脱贫困被迫犯罪和参与黑帮。由于法律与秩序的瓦解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内部腐败,这些帮派成员使这个社会开始断裂。清晰明快的影像像是在求救,像是在哭诉。甚至有人评论《罪犯》说,看着这些照片他像是能够听到枪声与祷告。这些照片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充满贫穷、战乱的生活和破碎的梦想,却又残存坚持与希望的故事。这一张张影像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阿富汗的关注与对战争的反思。

    在拍摄的过程中,杜邦曾多次受伤。他同战士一齐受伤,一齐防守,一齐冲锋。史蒂芬的工作在战火纷飞的土地,年复一年。如同一个坚持与信念的故事,延续不断。甚至多少次的快门键是他站在死亡线上按下的。在军队、武装力量、恐怖势力交锋的地方,多少生命戛然而止。伤痕累累的史蒂芬使他的家人屡次制止他重返战场,但是史蒂芬永远无法收回他投向黑暗世界的光。饥恶、黑暗、恐惧、矛盾是每一次影响采集的背景。每次拍摄战地影像,他都要随军跋涉,而且在大量的体力消耗后,吃不饱也是常有的事。还要随军反应,比如突然出现迫击炮或别的化学武器的警告,他都要立即卧倒或是趴下,必须和士兵保持一致。在文明脆弱,命悬一线的战场上。他和所有为荣光而战的战士一样,显得如此无畏与坚忍。只为完成光影战士的使命。

    骄傲与偏见

    外界对史蒂芬·杜邦的评价是真实与勇敢。当然,他的真实也遭到了部分媒体的冲击。曾经他拍摄美军虐尸被美方谴责,污蔑他伪造,被威胁销毁底片。为了保存这真实而又宝贵的一手资料,他不惜穿越火线,用坚实的身躯保护好“罪证”,直到安全交予澳大利亚媒体。后来他拍摄阿富汗平民被当地平民拒绝以及反抗,被阿富汗媒体指责不尊重平民的隐私权。他的拍摄器具,他的工作室也屡遭破坏。他也曾遭遇团队的背叛,摄影展被破坏等等。在种种战地记者名声煊赫,战绩绰绰的情况下,他用他沉默而又骄傲的姿态应对偏见与不期的时运。他强调,他不是为了收获,无所谓功名利禄。他只是为了让人们将这个世界看得更全面。

    在笔者对他的学生哈森的采访过程中,哈森谈到 “老师总是强调影像的灵魂与主题。他的影像就像他的为人,率真、洒脱。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只是埋头摆弄着他心爱的哈苏相机,从不会忘记喝咖啡的时间和洗照片的时间。他也不曾忘记每一次的出行。哪里有战争与硝烟,战士总是在一声令下后,无畏地扛起枪支,毫无顾虑地前进,为守护家园而战。杜邦老师也是,哪里有战争,他总是即刻决定,像是期待已久。他总会扛起相机,带着镜头。迈开腿,朝着危险却充满“创造力”的地方前进。

    “你不是在拍照,你是在给予,因为摄影本来就是一份礼物。”史蒂芬·杜邦在Instagram上的一句签名就像是回应《自由的危险》中人们的诉求,也回应了外界对他的怀疑与冲击。他视摄影如礼物,是给予人类宣泄与表达的一种定格空间法。这也很形象地诠释了他这一生对于摄影的追求。

    在硝烟与艺术中,达盖尔的光影战士高昂着头,肩上扛着的镜头之枪,瞄向了远方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