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遂宁大英县优化产业布局扩大有效供给

    信息发布者:wqm1096380848
    2017-09-09 10:34:41   转载

    ▲核心提示▲

      调优结构

      今年以来,大英县在抓好主导产业建设绿色生猪品牌工程的同时,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优质禽兔扩张工程和节粮型畜禽提升工程,构建禽、兔、牛、羊和特色养殖多元牧业,改变“一猪独大”的局面,实现“六畜兴旺”发展

      绿色发展

      针对传统养殖业用地难、污染治理难、稳定增收难的问题,大英县按照“为种而养、以养促种、种养平衡”发展理念,调整全县养殖场布局,严格执行“禁养区养殖场全部拆除禁养、杜绝限养区再新设养殖场并提高治污效能、适养区按土地面积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大小”标准,实现畜牧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

      创新机制

      大英县畜牧食品局探索出的生猪二次寄养模式,为“三无(无劳、无智、无人赡养)”贫困人群提供了一条新的增收脱贫路子。二次寄养模式即为温氏公司提供生猪给贫困户,贫困户则将生猪再次寄养在当地的生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据遂宁日报7月20日消息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的个性化、优质化需求,如何应对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已成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今年以来,大英县紧抓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大力推广应用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培育畜牧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产业结构着手,优化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做强加工领域,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结构变化,提高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


    天保温氏种猪场

      调优产业结构 实现“六畜兴旺”发展

      近日,大英县卓筒井镇铁板桥村亿帆生猪养殖场的工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查看各个圈舍温度、猪的活动情况等,并按规定计划喂猪。

      记者了解到,受“超强猪周期”的影响,不少人对生猪养殖格外重视,都期盼着小猪快快长大,在好的行情下出栏变现。上一轮生猪价格高峰是在2016年下半年,那时一头猪要赚好几百元,以致于不少社会资本纷纷进入养猪业。然而,“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缩短了,以前3到4年才一个周期,现在1到2年就是一个周期”,大英县畜牧食品局生产股长岳昌琦告诉记者,“生猪是大英县畜牧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面对生猪市场波动周期缩短、波幅剧烈的新形势,应该改变我县畜牧业中‘一猪独大’的情况了”。

      今年以来,大英县在抓好主导产业建设绿色生猪品牌工程的同时,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优质禽兔扩张工程和节粮型畜禽提升工程,构建禽、兔、牛、羊和特色养殖多元牧业,改变“一猪独大”的局面,实现“六畜兴旺”发展。

      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温氏公司投资3个亿,出栏仔猪16万头规模的生猪循环产业园前期工作已经启动,进入立项、规划、设计和环评阶段,预计今年9月份开工建设,明年10月份投产,将极大地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肉羊产业协会有序运转,投资200万元的青贮饲料厂峻工投产,形成年加工10000吨的饲料生产能力,卓筒黑山羊原种场推进顺利,疫病防治技术队伍力量逐步壮大,“引种、防疫、饲料、销售”的黑山羊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参与产业链条的各方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卓筒井源乌骨鸡原种场开工建设、计划发展寄养户60户、形成年产50000只规模的特色小家禽品种。今年1-6月,全县出栏生猪28.84万头、肉牛0.37万头、肉羊4.04万只、家禽153.38万只、肉兔112.98万只;新发展养殖小区8处,山羊养殖场11处,乌骨鸡25处,非猪产值比重达到4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发展主流。


    粪污处理流程图

      着力绿色发展 推进畜牧业生态循环

      走进大英县天保镇的青见柑橘种植基地,只见一棵棵果树苗长势喜人。通过种养结合,天保镇温氏种猪场产生的粪污变成循环有机肥,成为这3000亩果树苗成长的“营养液”。据估算,大英县回马镇、天保镇温氏种猪场每年约有800吨有机肥,按市场价600元/吨计算,可增收约48万元。

      养殖场和种植户“牵手”治污、“牵手”发展,只是大英县着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针对传统养殖业用地难、污染治理难、稳定增收难的问题,大英县按照“为种而养、以养促种、种养平衡”发展理念,调整全县养殖场布局,严格执行“禁养区养殖场全部拆除禁养、杜绝限养区再新设养殖场并提高治污效能、适养区按土地面积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大小”标准,实现畜牧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目前,全县实施种养结合养殖场达486个,种植面积达2.72万亩。

      大英县以畜禽无害化处理、大中型沼气等项目资金为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治污设施设备,有效提高粪污处理能力和效率。全县建成“舍外全自动生物发酵床+净水处理系统”5处,“干榨机固液分离”模式69处。

      同时,创新建立畜禽排泄物应用配送服务体系,引导规模场与养殖大户(农户)签订定期消纳协议,推进畜禽粪便沼渣“上山下田”,促进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处置,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创新养殖模式 做大产业助农增收

      看到满山奔跑的小鸡,大英县蓬莱镇五谋村村民罗琼英喜上眉梢。她笑着说:“今年养鸡的收入比我老公在外打工挣得还多。”和罗琼英一样,同村的唐作军也尝到了发展畜牧产业的甜头。根据畜牧产业发展项目,唐作军获得5.5万元的政策补助,用于修建养殖场,进行规模养殖山羊。目前,唐作军的山羊养殖场已存栏山羊89只,今年已销售山羊39只收入35000元,成为村里的养羊示范带头户。2016年,全县共培育养羊示范带头户36户、生猪种养结合专业合作社1个,发展带动贫困户83户,户均收入600元。

      产业发展起来,如何让千家万户的农民获得收益?除了“政策兜底”等脱贫措施,如何让他们创新脱贫方式?大英县畜牧食品局探索出的生猪二次寄养模式,为“三无(无劳、无智、无人赡养)”贫困人群提供了一条新的增收脱贫路子。

      大英县畜牧食品局生产股股长岳昌琦介绍,二次寄养模式即为温氏公司提供生猪给贫困户,贫困户则将生猪再次寄养在当地的生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寄养生猪的保证金由星宿沟村委会统一收取交给业主。生猪出栏以后,扣除寄养费用,其余收益全部返还给贫困户,由村委会负责监督执行并代贫困户统一领取,最后按照各贫困户寄养头数逐户兑现应得收益。“生猪寄养的保证金由两部分组成。岳昌琦告诉记者,采取二次寄养模式的智水乡星宿沟村大英县永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玉峰镇石盘沟村大英县建凤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底将完工,预计贫困户年均收入可达3000元。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